管好城市“龙王”,大数据有啥招儿?

———访中国电子文思海辉执行副总裁孙健安

本报记者;崔吕萍

人民政协报

2020-06-23

    推进智慧水务,大数据是核心。如何让海量数据“开口说话”?以网格化管理著称的河长制能否成为大数据治水的有力抓手?

    “构建智慧水务关键在于,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深度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互通互联、横向兼容、要素齐全、高效联动的‘源-供-排-污-灾’全流程业务场景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通过这样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实现水利、防汛、环保、城管、农业等部门在水源地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河道管理、水安全管理‘实时监测、协同治理’的水资源监管局面,为水务监管、决策、水资源调度提供信息化决策指导。”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电子旗下成员企业文思海辉执行副总裁、中国行业事业群总经理孙健安这样表示。

    要实现这一系统,必须依托物联网,进行数据采集、清洗、转化、对接、应用。对此孙健安认为,在数据处理方面,同样有一套“方法论”。

    “不管是数据搜集还是物联设备的布设,我们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地理空间,这就需要选择关键点布设物联网设备,通过这些关键点数据采集,结合智能仿真模型对监测断面之间的水文、水质、生态多方面的模拟计算,透过局部数据反映全局,最终还原水域全貌。”在此之前,孙健安的团队已经和国内多家领先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算法和应用实现了物联网设备的布设,水资源的智能调度、河流管网与水利设施信息数字化。

    以文思海辉为华中某市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建立的整体数字化监管系统为例,据孙健安介绍,他的团队仅用时半年帮助打造了华中地区水质最佳的河流流域。该系统通过部署水文水质自动检测站、易涝点淹没传感器、巡查无人机等,对河流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周边人员活动进行综合监控。水质传感器能与视频智能识别监控联动,全天候监管河道重点区段的乱排污、乱渔猎、乱倾倒、乱采砂、乱堆放等“五乱”行为,确保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水质标准以上。逢汛期和旱期时,系统的水位流量监控、市内淹没传感器会结合气象数据,使用水力仿真模型对汛期城市内涝和旱期部分河段断流进行预警,通过数据预测协调上游水库科学进行水量调度,有效保证城市流域的河流水量平稳。

    “我们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用到不同的技术工具进行统一标准的输出,之后去粗取精,选取保留有代表性的数据。而结合核心数据标准和丰富的数据对接转换经验,科技企业可以迅速将分散的物联数据和管理数据综合形成可创造管理价值的数据资产,让城市管理者变得更聪明。”孙健安这样说。